【新精神活性物质又称什么】新精神活性物质(New Psychoactive Substances,简称NPS)是一类在法律上未被明确禁止,但具有类似传统毒品的兴奋、致幻或镇静作用的化学物质。它们通常以“合法替代品”的形式出现,逃避监管,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,给公共健康和社会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。
一、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别称
新精神活性物质因其不断变化的化学结构和伪装性,常被称为以下几种名称:
| 别称 | 英文全称 | 简要说明 |
| 新型精神活性物质 | New Psychoactive Substances (NPS) | 最常用的官方术语,指代新型合成物质 |
| 芬太尼类似物 | Fentanyl Analogs | 指与芬太尼结构相似的合成阿片类物质 |
| 合成大麻素 | Synthetic Cannabinoids | 人工合成的大麻成分,如K2、Spice等 |
| 合成可卡因 | Synthetic Cocaine | 仿制可卡因的化学物质,如MDA、MDEA等 |
| 香料 | Spice | 常见的合成大麻素产品名称 |
| 精神刺激剂 | Stimulants | 包括甲基苯丙胺类、咖啡因衍生物等 |
| 电子烟液体 | E-liquid | 有时含尼古丁或其他精神活性成分 |
| 云雾 | Blunt | 一种包装方式,常用于吸入合成物质 |
二、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特点
1. 种类繁多:每年都有大量新型物质被研发出来,远超传统毒品。
2. 法律滞后:由于更新速度快,很多物质尚未被纳入管制范围。
3. 伪装性强:常以“植物”、“香料”、“浴盐”等名义销售,误导消费者。
4. 危害大:部分物质对神经系统、心脏和肝脏有严重损害,甚至导致死亡。
三、应对措施
为了有效控制新精神活性物质的蔓延,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采取了多种措施:
- 加强监测与研究:建立全球信息共享平台,及时识别新型物质。
- 立法完善:将高风险物质快速纳入法律管控范围。
- 公众教育:提高青少年和易感人群对NPS的认知和防范意识。
- 打击非法交易:加强对网络平台和地下市场的监管。
四、总结
新精神活性物质作为一类新兴的毒品形式,因其隐蔽性和多样性,已成为全球禁毒工作的新重点。了解其别称和特点,有助于提高警惕,避免误入歧途。同时,政府、社会和个人应共同努力,构建多层次的防控体系,保护公众健康与安全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