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兀怎么读兀的读音】“兀”是一个常见的汉字,但在日常使用中并不频繁。很多人在遇到这个字时,会不清楚它的正确读音和含义。本文将对“兀”的读音、意思以及相关用法进行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。
一、
“兀”是一个独体字,主要读音为 wù,在普通话中属于第四声。它常用于表示“高耸、突出”的意思,也可以作为语气词使用,表达惊讶或强调的语气。此外,“兀”在一些地名或人名中也较为常见,如“兀良哈”等。
需要注意的是,“兀”与“吴”、“午”等字形相近,但读音和意义不同,需注意区分。
二、表格展示
| 汉字 | 读音 | 声调 | 意义解释 | 举例 | 备注 | 
| 兀 | wù | 第四声 | 高耸、突出;形容山势陡峭 | 兀立、兀然 | 也可作语气词,如“兀的一声” | 
| 表示突然、猛然 | 兀地 | 用于描述动作突然发生 | |||
| 在某些方言中可表示“很、非常” | 兀大 | 例如“兀大个儿” | 
三、常见用法举例
1. 兀立:形容高高地站立,如“山峰兀立于云海之上”。
2. 兀然:忽然、突然的意思,如“他兀然站起身来”。
3. 兀地:表示突然地,如“兀地一声巨响”。
四、注意事项
- “兀”字虽然简单,但在书写和发音上容易与其他字混淆,尤其是“吴”(wú)、“午”(wǔ)等。
- 在现代汉语中,“兀”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作品中,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。
- 如果是作为地名或人名的一部分,读音通常保持不变。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“兀”的读音是 wù,其含义多与“高、突、突然”有关。在学习和使用时,应注意其读音和语境,避免误读或误用。
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