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望尽天涯路全诗解析】“望尽天涯路”出自清代学者王国维在《人间词话》中提出的治学三境界之一,原句为:“昨夜西风凋碧树,独上高楼,望尽天涯路。”这句话原本是晏殊《蝶恋花·槛菊愁烟兰泣露》中的词句,后被王国维引申为人生求学、治学的初始阶段。本文将对“望尽天涯路”的出处、含义及延伸意义进行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清晰展示。
一、原文出处
“望尽天涯路”出自北宋词人晏殊的《蝶恋花·槛菊愁烟兰泣露》,原句为:
> “昨夜西风凋碧树,独上高楼,望尽天涯路。”
这句词描绘的是一个孤独登高远望的场景,表现了词人内心的孤寂与对远方的渴望。
二、含义解析
1. 字面意思:
在秋风萧瑟的夜晚,独自登上高楼,极目远眺,看到天边的道路,仿佛通向遥远的未知世界。
2. 象征意义:
- 孤独与思考:一个人独自面对世界的广阔,引发深思。
- 追求与理想:望尽天涯路,象征着对理想的追寻和对未来的探索。
- 起点与觉悟:在王国维的“三境界”理论中,这是第一境界,代表初入学问之门时的迷茫与觉醒。
三、王国维“三境界”理论
王国维在《人间词话》中提出:
1. 第一境界(望尽天涯路):
“昨夜西风凋碧树,独上高楼,望尽天涯路。”
—— 初入学问之门,感到前路茫茫,但心中充满向往。
2. 第二境界(衣带渐宽终不悔):
“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。”
—— 坚持不懈地追求,即使身心俱疲也毫不后悔。
3. 第三境界(蓦然回首):
“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。”
—— 经过长期努力后,忽然领悟真理或达到目标。
四、文化影响与现代意义
“望尽天涯路”不仅是文学意象,更成为人们在人生旅途中不断探索、不断前行的精神象征。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与未知时,保持希望与勇气,勇敢地走向更远的地方。
五、总结表格
| 项目 | 内容 | 
| 出处 | 晏殊《蝶恋花·槛菊愁烟兰泣露》 | 
| 原文 | 昨夜西风凋碧树,独上高楼,望尽天涯路 | 
| 含义 | 孤独远望,象征对理想的追求与人生的起点 | 
| 王国维三境界之一 | 第一境界:初入学问之门的迷茫与觉醒 | 
| 文化意义 | 鼓励探索、坚持与追求,具有深远的精神价值 | 
结语
“望尽天涯路”不仅是一句诗词,更是一种人生态度。它提醒我们,在追寻梦想的路上,虽然前路漫漫,但只要坚定信念,终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。
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