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危言耸听的意思简单介绍】“危言耸听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描述某些人故意夸大事实、制造紧张气氛或引起他人恐慌的行为。这个成语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,通常用来批评那些没有根据却故意渲染负面信息的人。
为了更清晰地理解“危言耸听”,我们可以从它的来源、含义、用法以及常见语境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直观展示其内容。
一、
“危言耸听”出自《史记·司马穰苴列传》,原意是说说话夸张、吓人,后来引申为故意夸大其词、制造恐慌的行为。在现代汉语中,它多用于批评那些不实言论,尤其是媒体、网络上的一些不负责任的报道或评论。
该成语强调的是“言辞”的夸张性和“听者”的反应,往往带有一定的误导性。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,避免误用或误解。
二、表格形式展示
| 项目 | 内容说明 |
| 成语名称 | 危言耸听 |
| 出处 | 《史记·司马穰苴列传》 |
| 基本含义 | 指说话夸张、吓人,后引申为故意夸大事实、制造恐慌的行为 |
| 语法结构 | 联合式成语(危言 + 耸听) |
| 用法 | 多用于批评不实言论,尤其指媒体或公众人物的不负责任发言 |
| 褒贬色彩 | 贬义 |
| 近义词 | 夸大其词、危言骇俗、耸人听闻 |
| 反义词 | 客观陈述、实事求是、平实表达 |
| 使用场景 | 新闻报道、网络评论、社会舆论等场合中,批评虚假或夸张的信息 |
| 注意事项 | 避免滥用,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是否恰当 |
三、结语
“危言耸听”是一个具有强烈批判意味的成语,提醒我们在面对信息时要保持理性判断,避免被夸大其词的言论所误导。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,合理使用该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与准确性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