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虎踞龙盘是什么意思】“虎踞龙盘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地势险要、山川壮丽或气势雄伟的地理环境。这个成语最早出自《三国志·吴书·诸葛亮传》:“亮曰:‘孙权据有江东,已历三世,国险而民附,贤能为之用,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。’”后来在《晋书·王导传》中也有类似描述:“王导字茂弘,琅邪临沂人也。……时天下大乱,中原士族多南渡。导率亲党避乱于江左,遂居建邺。……及帝即位,以导为丞相,领扬州刺史,进封始兴郡公。……导性宽厚,有度量,善处人事,每与人言,未尝有失。时人皆称其有宰相之才。然其心怀忠义,不事权贵,故能久居高位而不败。时人谓之‘虎踞龙盘’。”
从字面来看,“虎踞”意指老虎蹲伏,象征威猛;“龙盘”则指龙盘绕,象征盘旋高飞、气势非凡。因此,“虎踞龙盘”不仅形容地形险峻,也常用于比喻人物或势力的强大和稳固。
“虎踞龙盘”是一个具有历史渊源的成语,最初用于描述地势险要、山河壮丽的地理特征,后逐渐引申为形容一个地方或势力的强盛与稳固。它不仅体现了自然景观的壮观,也常被用来赞美某个地区的历史地位或政治力量。该成语在文学、历史、地理等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。
表格展示: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虎踞龙盘 |
出处 | 《三国志·吴书·诸葛亮传》、《晋书·王导传》 |
字面意思 | 虎蹲伏,龙盘绕,形容地势险要、气势雄伟 |
引申含义 | 形容地势险要、山河壮丽,也可比喻势力强大、稳固 |
常用场景 | 地理描述、历史评价、文学描写 |
适用对象 | 地形、城市、人物、势力等 |
文化意义 | 体现中国古代对自然与权力的敬畏,以及对地势与政治格局的重视 |
通过以上总结与表格,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“虎踞龙盘”这一成语的来源、含义及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