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目不窥园什么意思】“目不窥园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源自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:“三年不窥园,其精如此。”原意是指读书专心致志,连院子里的景色都不顾得看。后用来形容人读书或做事非常专注,心无旁骛,不被外界干扰。
一、成语释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目不窥园 |
拼音 | mù bù kuī yuán |
出处 | 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 |
原意 | 三年不看园中景色,形容专心治学 |
现代含义 | 形容人读书或做事非常专注,不被外界干扰 |
用法 | 作谓语、定语;多用于书面语 |
近义词 | 专心致志、心无旁骛、埋头苦读 |
反义词 | 心不在焉、三心二意、分心走神 |
二、成语解析与使用场景
“目不窥园”最早用来形容董仲舒读书时的专注精神。他为了钻研学问,三年都没有走出书房,甚至连院子都很少去看一眼。这种精神在古代被视为学者的典范。
在现代,“目不窥园”常用来赞美那些在学习、工作或研究中极度专注的人。例如:
- 学习场景:他在备考期间几乎足不出户,可以说是“目不窥园”,最终考上了理想的大学。
- 工作场景:她为了完成一个重大项目,连续几周都在办公室加班,真正做到了“目不窥园”。
三、注意事项
虽然“目不窥园”强调专注,但也不建议过度使用,因为生活中也需要适当休息和关注周围环境。真正的专注不是完全隔绝外界,而是有选择地忽略干扰,保持内心的清明与目标感。
四、总结
“目不窥园”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,既体现了古人对知识的敬畏,也反映了现代社会对专注力的重视。它提醒我们,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,保持内心的宁静与专注是非常重要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