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综合 > 你问我答 >

料峭常常形容初春乍暖还寒

2025-10-03 19:59:05

问题描述:

料峭常常形容初春乍暖还寒,有没有人理理小透明?急需求助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10-03 19:59:05

料峭常常形容初春乍暖还寒】“料峭”一词,常用于描写初春时节气温变化无常、乍暖还寒的天气特点。它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的描述,也蕴含着人们对季节更替的细腻感知和情感寄托。

一、词语解析

词语 含义 出处/用法 情感色彩
料峭 形容微寒或冷意,多用于初春时节 常见于古诗词及现代文学中 温柔、略带寒意

“料峭”最早见于古代诗词,如宋代诗人陆游在《临安春雨初霁》中写道:“小楼一夜听春雨,深巷明朝卖杏花。”虽未直接使用“料峭”,但其意境与“料峭”相似,表现了春天初来时的寒冷与清新。

二、“料峭”的常见使用场景

场景 描述 示例句子
自然景象 初春天气尚寒,风中带有凉意 “料峭春风拂面而来,仿佛仍带着冬日的余威。”
文学描写 用于诗词、散文中渲染氛围 “料峭春风吹酒醒,微冷。”(苏轼《定风波》)
日常表达 人们形容早春天气的温差变化 “今天出门感觉料峭,记得多穿点。”

三、“料峭”与“乍暖还寒”的关系

“乍暖还寒”是形容天气忽冷忽热,变化无常的状态;而“料峭”则侧重于对寒冷的细微感受。两者常常搭配使用,共同描绘初春时节的气候特征。

例如:

> “料峭春寒,乍暖还寒,最难将息。”

这句话出自李清照《声声慢》,表达了人在初春时节因气候变化带来的身体不适与心理上的不安。

四、总结

“料峭”作为汉语中的一个形象化词汇,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初春时节的温度变化,也承载了古人对自然的观察与感悟。它常与“乍暖还寒”连用,形成一种独特的语言美感,既符合自然规律,又富有文学韵味。

通过了解“料峭”的含义与用法,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古典诗词,也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准确地表达对季节变化的感受。

结语:

“料峭”虽字简意深,却能唤起人们对春天的期待与敬畏。在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里,不妨细细品味那一丝料峭的寒意,感受生命悄然萌发的力量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