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宵衣旰食读音和意思】“宵衣旰食”是一个常见的成语,常用来形容人勤于政事、日夜操劳。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成语的读音和含义,本文将对其进行简要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。
一、成语简介
“宵衣旰食”出自古代典籍,最早见于《旧唐书·太宗纪》:“(太宗)每旦视朝,日昃乃罢,听政之暇,未尝废学,宵衣旰食,志在安人。”意思是说皇帝每天天不亮就穿衣起床,到天黑才吃饭,形容非常勤劳、工作繁忙。
该成语多用于形容领导者或有责任感的人,为国家、事业或他人操劳,不辞辛苦。
二、读音与释义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宵衣旰食 |
拼音 | xiāo yī gàn shí |
注音 | ㄒㄧㄠ ㄧ ㄍㄢˋ ㄕˊ |
含义 | 形容勤于政务,日夜操劳 |
出处 | 《旧唐书·太宗纪》 |
用法 | 多用于书面语,形容领导或负责人工作勤奋 |
近义词 | 废寝忘食、夙兴夜寐 |
反义词 | 玩物丧志、游手好闲 |
三、使用场景举例
1. 政务场合:
“他身为市长,常常宵衣旰食,只为百姓谋福祉。”
2. 工作态度:
“这位项目经理总是宵衣旰食,带领团队完成紧急任务。”
3. 历史人物描写:
“古代帝王多宵衣旰食,以图天下太平。”
四、总结
“宵衣旰食”是一个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成语,其核心在于表达一种敬业、奉献的精神。在现代语境中,它依然适用于描述那些勤勉尽责、不畏艰辛的人。了解它的读音和含义,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交流中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,欢迎继续关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