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耳中人原文及翻译】《耳中人》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著《聊斋志异》中的一篇短篇小说,讲述了一位书生在梦中与一个神秘人物交谈的故事。故事寓意深刻,反映了作者对人生、命运以及现实与虚幻之间关系的思考。
一、
《耳中人》讲述了书生张生在一次夜晚读书时,突然听到耳边有人说话,声音清晰如常人对话。起初他以为是幻觉,但那人不断劝他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,要珍惜当下、修身养性。张生渐渐被说服,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态度。后来,那人消失不见,张生也从此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。
这篇故事通过梦境与现实交织的方式,表达了对世俗欲望的批判,以及对内心平静和精神追求的重视。
二、原文与翻译对照表
原文 | 翻译 |
张生夜读,忽闻耳中有语曰:“君何苦自苦?” | 张生晚上读书时,忽然听到耳朵里有声音说:“你为什么自己折磨自己?” |
生惊曰:“谁与我语?” | 张生惊讶地说:“是谁在和我说话?” |
语曰:“吾即君之耳中人也。” | 那人说:“我就是你的耳中人。” |
生笑曰:“耳中之人,岂能言?” | 张生笑着说:“耳朵里的人,怎么能说话呢?” |
语曰:“君不信,试闭目静听。” | 那人说:“你不信,试着闭上眼睛静静听。” |
生果闭目,乃闻其语愈清。 | 张生果然闭上眼睛,听见那人的声音更加清晰。 |
语曰:“君若不悟,终为尘俗所困。” | 那人说:“如果你不醒悟,最终会被世俗所困。” |
生曰:“愿闻其详。” | 张生说:“我想听听详细情况。” |
语曰:“世人皆逐利,而不知乐在其中。” | 那人说:“世人都追逐利益,却不知道快乐就在其中。” |
生叹曰:“吾亦然。” | 张生感叹道:“我也如此。” |
语曰:“今汝已悟,可自修矣。” | 那人说:“你现在已经明白了,可以自我修养了。” |
生曰:“愿再闻其言。” | 张生说:“希望再听一听你说的话。” |
语曰:“吾去矣。” | 那人说:“我要离开了。” |
生睁目,寂然无闻。 | 张生睁开眼睛,四周寂静无声。 |
三、文章特点与启示
- 虚实结合:故事以梦境为载体,将现实与幻想巧妙融合,增强了作品的神秘感和哲理性。
- 语言简练:全文语言简洁,情节紧凑,寓意深远。
- 哲理深刻:通过“耳中人”的形象,传达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,提醒人们不要迷失于物质欲望之中。
四、结语
《耳中人》虽篇幅短小,但寓意深远,是《聊斋志异》中极具思想深度的作品之一。它不仅展示了蒲松龄高超的叙事技巧,也体现了他对人性、社会与命运的深刻洞察。通过阅读此文,我们得以反思自身的生活方式,学会在喧嚣中寻找内心的宁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