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荦荦大端出处于哪里】“荦荦大端”是一个成语,常用于表达事物中最为关键、重要的部分。这个成语的出处与古代文人对文章结构和内容的精辟总结密切相关。为了更好地理解其来源与含义,以下将从出处、释义、用法及常见搭配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呈现。
一、
“荦荦大端”出自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。原文为:“夫圣人之言,虽若云霓,然其要者,荦荦大端。”意思是:圣人的言论虽然高深莫测,但其中最核心、最重要的部分却是清晰明了、易于理解的。
这一成语后来被广泛用于形容文章、论述或问题中的主要部分,强调在复杂内容中抓住关键点的重要性。它常用于学术、写作、演讲等场合,提醒人们不要被细节所迷惑,而应关注整体和重点。
此外,“荦荦大端”也常与“条分缕析”、“纲举目张”等成语搭配使用,形成一种逻辑严谨、层次分明的表达方式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荦荦大端 |
出处 | 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 |
原文引用 | “夫圣人之言,虽若云霓,然其要者,荦荦大端。” |
释义 | 指事物中最重要、最核心的部分,即关键所在。 |
用法 | 多用于书面语,形容文章、论述、问题中的主要部分。 |
近义词 | 纲举目张、条分缕析、要言不烦、提纲挈领 |
反义词 | 枝蔓繁杂、琐碎无章、舍本逐末 |
使用场景 | 学术写作、演讲、评论、分析报告等需要突出重点的场合。 |
注意事项 | 避免在口语中使用,多用于正式或书面语境;不宜用于描述次要细节。 |
三、结语
“荦荦大端”不仅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,更是一种思维方式——在面对复杂信息时,能够迅速抓住核心要点。无论是学习、写作还是日常交流,掌握这一成语的含义与用法,都有助于提升表达的准确性和深度。
通过了解它的出处与用法,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汉语的丰富性,也能在实际应用中更加得心应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