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逃之夭夭意思】“逃之夭夭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人因害怕、紧张或感到羞愧而迅速逃跑的情景。这个成语多带有贬义色彩,通常用来批评那些在面对困难、责任或尴尬局面时选择逃避的人。
一、成语释义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逃之夭夭 |
拼音 | táo zhī yāo yāo |
出处 | 《诗经·周南·桃夭》:“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。”后引申为逃跑之意 |
含义 | 形容人因恐惧、羞愧或逃避责任而仓皇逃跑 |
用法 | 多用于口语或文学作品中,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 |
情感色彩 | 贬义 |
近义词 | 逃跑、开溜、溜之大吉 |
反义词 | 勇往直前、迎难而上 |
二、使用场景
1. 日常生活中:如有人在遇到麻烦时选择不面对,而是立即离开。
2. 职场中:某人因工作失误被领导责问,立刻找借口逃离现场。
3. 文学作品:常用于描写人物在关键时刻的懦弱行为。
三、常见误用与注意点
- “逃之夭夭”虽有“逃”的意思,但更强调“慌乱、仓促地跑”,而非普通意义上的“逃跑”。
- 不宜用于描述正当的撤退或战略转移,否则可能产生误解。
- 在正式场合中使用需谨慎,以免显得不够尊重或过于调侃。
四、总结
“逃之夭夭”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既表达了“逃跑”的动作,也传达了“慌张、羞愧或逃避责任”的心理状态。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,适当使用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,但需注意语境和情感色彩,避免误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