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综合 > 你问我答 >

迅雷不及掩耳出处介绍

2025-09-17 07:28:05

问题描述:

迅雷不及掩耳出处介绍,急!求解答,求别让我白等一场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9-17 07:28:05

迅雷不及掩耳出处介绍】“迅雷不及掩耳”是一个常用的成语,形容事情发生得非常迅速,让人来不及反应。这个成语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,也在文学、影视作品中频繁出现。为了更清晰地了解其出处和用法,以下是对该成语的总结与表格展示。

一、成语简介

“迅雷不及掩耳”出自《三国志·魏书·钟会传》。原句为:“兵不厌诈,攻其不备,出其不意,此兵家之要术也。今大兵已至,而贼未有备,若乘其不意,击其不备,必可破之。若迟疑不决,纵有百万之众,亦无所施其力矣。昔者,项羽以轻骑袭楚,迅雷不及掩耳。”

这句话的意思是:打仗时要出其不意,攻其不备,就像雷声来得快,人来不及捂住耳朵一样,形容行动迅速,令人猝不及防。

二、成语含义

- 字面意思:雷声来得快,连捂耳朵的时间都没有。

- 引申义:比喻事情发生得非常突然,让人来不及反应或准备。

- 适用场景:常用于描述突发事件、快速行动或突如其来的变化。

三、出处来源

项目 内容
成语名称 迅雷不及掩耳
出处 《三国志·魏书·钟会传》
原文句子 “昔者,项羽以轻骑袭楚,迅雷不及掩耳。”
作者 陈寿(西晋)
时代背景 三国时期,战事频繁,军事策略讲究奇袭与速度
使用目的 强调行动迅速的重要性,避免敌人有准备

四、现代应用

在现代汉语中,“迅雷不及掩耳”常用于以下语境:

- 新闻报道:如“某事件发生得迅雷不及掩耳,引发社会广泛关注。”

- 文学作品:用于描写情节突变或人物动作迅速。

- 日常口语:形容某些事情发生得太快,让人措手不及。

五、相关成语对比

成语 含义 与“迅雷不及掩耳”的异同
措手不及 没有办法应付 相似,都表示来不及应对
猝不及防 突然发生,来不及防备 高度相似,常互换使用
飞蛾扑火 自取灭亡 不同,强调盲目行为

六、结语

“迅雷不及掩耳”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成语,不仅承载了古代军事智慧,也深深融入了现代汉语表达之中。通过了解它的出处和用法,我们能更好地掌握其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方式,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丰富性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