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垂手可得出处于哪里】“垂手可得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意思是事情非常容易完成,不需要花费太多力气。然而,很多人在使用这个成语时,可能会对其出处产生疑问:这个成语到底出自哪里?它的最早来源是什么?
为了帮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“垂手可得”的出处,以下是对该成语的总结和相关资料整理。
一、成语“垂手可得”的含义
“垂手可得”字面意思是“只要把手垂下来就能得到”,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完成,不需要费力。常用于形容机会或成果很容易获得。
二、成语“垂手可得”的出处
根据现有文献记载,“垂手可得”这一成语最早见于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。原文为:
> “夫贤者之治天下也,垂手而治,不劳而成。”
这句话的意思是:贤明的人治理国家,只需轻轻松松地处理事务,就能取得成功。这里的“垂手”即指轻松、不用费力。
不过,需要注意的是,“垂手可得”作为一个完整成语的广泛使用,可能是在后世逐渐形成的。在唐代以后的文学作品中,这一说法被频繁引用,用来形容事情容易达成。
三、常见误用与辨析
虽然“垂手可得”常被用来形容事情容易,但在实际使用中,也存在一些常见的误用情况:
错误用法 | 正确用法 | 原因 |
“这个任务垂手可得。” | “这个任务轻而易举。” | “垂手可得”多用于抽象事物,如机会、成果等,不太适合描述具体任务。 |
“他垂手可得地完成了比赛。” | “他轻松地完成了比赛。” | 成语本身强调“容易得到”,而非“完成”。 |
四、总结表格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垂手可得 |
含义 | 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完成,无需费力 |
出处 | 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 |
原文出处 | “夫贤者之治天下也,垂手而治,不劳而成。” |
使用建议 | 多用于抽象事物,如机会、成果等,不宜用于具体任务 |
常见误用 | 用于描述具体任务或动作,导致语义不清 |
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,“垂手可得”虽然简洁有力,但其使用仍需注意语境和对象。了解成语的来源和正确用法,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中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