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牧童归去横短笛,无腔信口吹”这一句诗,看似简单,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。它出自宋代诗人雷震的《村晚》,全诗如下:
> 草满池塘水满陂,
> 山衔落日浸寒漪。
> 牧童归去横短笛,
> 无腔信口吹。
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悠然的乡村傍晚图景。诗人用简练的语言,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:池塘边青草茂盛,夕阳缓缓西沉,山峦仿佛将落日含在口中,水面泛起微微的波纹。这时,一个牧童骑着牛归来,随手横拿一支短笛,没有固定曲调,只是随心所欲地吹着。
“无腔信口吹”是整首诗中最富有诗意的部分。这里的“无腔”并非指没有音调,而是说没有刻意的曲谱,没有繁复的技巧,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表达。“信口”则强调了牧童的随意与天真,他不是为了演奏而吹笛,而是出于内心的愉悦和对生活的热爱。
这种“无腔信口”的状态,正是古人所推崇的一种生活境界。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,也展现了纯真、自由、不拘一格的生活态度。在快节奏、高压力的现代社会中,这样的诗句更显珍贵,提醒我们偶尔也要放慢脚步,回归本真,感受生活的美好。
总的来说,“牧童归去横短笛,无腔信口吹”不仅是一幅田园风光的写照,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。它告诉我们:真正的艺术,不在于技巧的高超,而在于情感的流露;真正的快乐,不在于形式的完美,而在于内心的满足。